雨花绿色画卷逐渐铺开,勾勒出天蓝水清地绿的容颜。图为跳马镇绿心地区。
2000年以前的圭塘河,是长沙人心中的痛。图为红星段植物园段附近一角。
如今的圭塘河,清澈河水,时有白鹭相伴。
雨花区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0.84%。图为沙湾公园。
■李曼斯 欧阳倩
没有谁能抗拒一条河流的亲近。尤其当它亲昵、旖旎地与人共生。
圭塘河,正是一条这样的河。诞生在城市,流淌在城市,它从未有过奔腾的野心,守护长沙城,是他的使命。
然而兴衰胜败,人之必然,城之必然,也是河流之必然。28公里水路,是一场短暂的旅途,也是一场艰难曲折的险途。
今日我们所见的圭塘河涓流秀美,是历劫而归。在此之前,千年圭塘河曾有怎样的故事?
背负历史使命,奏一曲生的交响
圭塘河,生来便担负着一场使命。
公元907年,长沙城迎来马楚统治。楚王马殷在位期间大兴农商之道,马楚粮仓“常积谷数十万石”。
要兴农,不可不修水利。圭塘河,便是当时为农田灌溉而修建的内河。
此事有史书为证。据《宋史·食货志·农田》载:“初,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龟塘即长沙今雨花区之圭塘。
不难想象,城内流水叮咚,引入青翠稻田。百姓饱肚干活,劲头十足。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长沙城成了一个安乐美好的温柔乡。
圭塘河的馈赠,曾有中断,但从未终止。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城南再修环山灌渠。1974年,又开凿长7公里,宽30米的圭塘河。
此时,圭塘河已然是我们熟知的模样。从雨花区跳马镇石燕湖水库出发,在雨花区完成大部分使命后汇入浏阳河。
生长在雨花区的老长沙们,忘不了这条河。
今年80有余的范兰春对圭塘河一往情深。他在河边长大,老房子拆迁后,依旧靠水而居,未曾远离。今年,范兰春的女儿购置了一套高层住宅,把他接了过来。
“一辈子都活在河边上,离不了。”范兰春坐在落地窗边,目光看向眼前的圭塘河。在视野辽阔的高楼里,他终于得以看清圭塘河的全貌。
在范兰春的回忆中,圭塘河变得生动喜人:“当时的圭塘河一带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亲热。一大早,大人挑着空桶去河边打水,小孩拿个水瓢跟在身后。说是去帮忙,到了河边就和一群细伢子打起水仗,河边全是嘻嘻哈哈的笑声。”
对曾是捕鱼人的朱炎青来说,圭塘河蕴含着丰收的喜悦。上世纪80年代末,他几乎每天从居住的砚瓦池出发,带着渔具,徒步到圭塘河与浏阳河交汇处。一天下来,他得撒好几十网。累了,倒在河畔的稻田里小憩一会儿;渴了,直接捧起河水往嘴里送。
在更年轻一辈的圭塘河居民眼中,河流已不再承担谋生的作用。1976年出生的肖海峰忆起童年,圭塘河边总是坐满了洗衣、洗菜的妈妈们。顽皮的男孩叼着狗尾巴草,带着竹篓去草丛摸鱼,也能有所收获。
清澈、健康的圭塘河,流淌出一片欢欣喜悦。
落入时代洪流,等一段夜的沉睡
改变从何时开始?
大多数人说不清楚具体时间,人们隐约察觉到,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往日圭塘河却逐渐远去。
河流,总与城市命运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上个世纪70年代,长沙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城市的繁荣吸引了企业进驻,也吸引了人流聚集。
圭塘河满心喜悦的迎来新客,却在猝不及防中被污水浇头盖面。
淤泥堆积、重金属超标、臭气萦绕……圭塘河跌入“河生”中的低谷,陷入失落的沉睡。
当人们终于从一往无前的奋斗中直起身子,这才发现眼前的圭塘河竟已模样大改。
群众扼腕痛惜,政府牵肠挂肚。从1996年建区以来,雨花区对圭塘河的治理从未停歇。虽有一定成效,但并未彻底“改头换面”。
“既要还老账,也不能欠新账。治理圭塘河,担当是第一要义。”雨花区委书记张敏的话,彰显着区委、区政府的决心。
——先要把历史的“账”算清楚。圭塘河经商贸区,过住宅区,穿棚户区,2000年以前,治理侧重在防洪度汛方面,强调洪水快排,却未对100多个排口末端截污。长年累积,清水变“墨水”。再加之上下游落差小、流量小、自净能力差等“先天不足”,历史的“欠账”越来越多。
——再把现在的“家底”弄明白。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上游跳马镇为农村地区,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而中下游城市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污应该是“罪魁祸首”。但治了很多年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原因到底在哪?
在对圭塘河全流域进行全面排查后,得出的结果是:上游表面生态宜人,但地下管网严重缺失,有些管网管径太小及老化破损,污水处理能力极其薄弱。
在理清治理思路后,雨花区政府开始了铁腕行动。
关!对排污企业、工地全面关停。上游跳马镇绿心地区退出工业企业171家,对违规排污、工地排污、非法捕捞等涉河违法行为采取执法行动出动5144人次,立案处理223件,罚款186.9万元。
截!针对不同污染来源,采取不同截污手段:流域周边居民小区,实施雨水立管改造,杜绝生活污水入河;沿河餐饮商铺,建立餐厨垃圾回收体系,杜绝乱排乱放进入河道。
改!对上游,把截污纳管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加强跳马片区、同升地区的干支管网、老旧小区、棚户区等改造,全面推进污水管网配套,从源头上切断污水入河。
与此同时,雨花区探索“6+”治河模式,把“九龙治水”与“一龙统筹”相结合,让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共发力,让生态整治与产业融合相协调,以中国智慧融合德国技术,让平台融资市场化运作。
圭塘河畔,治理之战如火如荼。
在万众宠爱中,迎一场绿的苏醒
圭塘河,似乎醒了!
最先发现端倪的,是摄影爱好者刘科。
2010年,在一场沿河徒步活动中,刘科首次将镜头对准仍稍显凌乱的圭塘河。不久后,他的照片被一家报社采用,刊登在了头版。当时的刘科并未太过在意,直到3天后,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来人自报家门,是雨花区政府工作人员,邀请刘科再度去圭塘河走一走。
眼前的场景令他大吃一惊。原本散落在河岸的垃圾不翼而飞,杂草满步的河道被整理一新,这还是他前不久见过的圭塘河吗?
原来,被刊发的那张照片犹如当头棒喝,锤定了雨花区政府的决心。他们当下派出4辆垃圾车,号召了千名志愿者对河岸进行了紧急清理。
在焕然一新的圭塘河畔,那名工作人员邀请刘科对圭塘河进行长期监督。刘科意识到手上的这双“眼睛”有着无穷的力量,自此,他每年会在圭塘河全线行走两次,记下这里的点滴变化。
在刘科的电脑里,圭塘河的苏醒过程漫长而清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早期圭塘河的状态时好时坏。这是因为当时的治理仍在摸索阶段,时常是清理一次好一段时间,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刘科调出陈年旧照,逐一分析,“但近几年,圭塘河完全醒了!”
一年又一年,圭塘河两岸逐年变绿,清澈的水流在镜头里折射出耀眼光彩。
焕发生机的圭塘河,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在政府大力治污的同时,不少民间力量也自发参与进来。
2016年,长沙市卷烟厂无偿捐赠500万元,在圭塘河羽燕湖段建设了一个共享书屋。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后,并没有购置任何书籍,而是发动市民捐赠书籍。短短两个月,共捐出上万册书籍。随后,长沙民间公益组织——益友会主动承担起日常维护和管理。
2018年4月,民间河长“红黄蓝”护卫营正式授旗成立,组合了以市政、环卫等一线治河工人为主的红营、以热心群众和公益人士为主的黄营,以巡河员为主的蓝营三种形式的民间河长。区河长办、区环保局、区教育局、各街道(镇)还定期发动雨花区各中小学“小河长”深入街头、社区发放宣传资料、清理捡拾沿岸垃圾,以此倡议和引导市民保护河湖。
2018年,正在散步的周兰在圭塘河畔偶遇正在巡河的河长队伍。美丽的女孩被捕捉进了记录镜头,一河一人相得益彰。看到照片的周兰对圭塘河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她大方地提出:“你们在做公益吗?我也想加入。”
人们呵护河流,圭塘河也竭尽所能哺育两岸的人们。
每天清晨,人们驻足水滨,跳舞、运动、读书。在望得见水、触得到绿、品得到艺术、享得到文化的圭塘河畔,生活无比惬意。
9月,刘科带着无人机重走圭塘河,完成了他的航拍计划,但这远远不是结束:“圭塘河的重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带着孩子在河边走走,告诉他们这里的前世今生。”如今,刘科正致力于组织孩子们参与民间河长体验营,将环保思维带给他们。
当下一代人的足迹布满河畔,圭塘河还将迎来无限可能。
【关键词】
河流与生态建设
圭塘河的水波里,荡漾着一座城市的故事。
水草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簇射向岁月。“污染不是一日造成的,治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70年来,圭塘河的蝶变之旅,折射出雨花区生态建设的担当。
从政府“河长”到民间“河长”,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志愿者,从专业治理团队到公益组织……无数人的付出,使得雨花绿色画卷逐渐铺开,呈现天蓝水清地绿的样貌。
尤其是去年以来,雨花区启动“蓝天保卫战”,紧扣依法、科学、精准、全民治污,打响一场场攻坚战,全年优良天数不断增加,扬尘污染有效遏制,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砂石运输车“三车”污染逐步下降,171家工业企业退出绿心……生态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数说绿化】
●1996年,建区后雨花绿化主要依托自然景观,拥有市区最大的“绿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1998年—2002年,重点在主干道两厢绿化及20条辖区内主次干道绿化改造,道路绿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
●2009年,率长沙市之先建成首个开放式社区公园——树木岭社区公园。
●“十二五”期间,提质改造老旧社区29个、背街小巷16条,建成特色景观街3条,社区公园及小游园33个。
●2014年,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目前雨花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1.8%。
(本版图片由长沙市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曼斯 欧阳倩
编辑:曾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