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人驾驶大气环境监测车驶入北京经开区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薛丽萍 编辑:朱婷劼 2024-08-01 11:02:30
时刻新闻
—分享—

无人驾驶大气环境.jpg

图为无人驾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车。薛丽萍摄

本报记者 薛丽萍

当无人驾驶遇上大气环境监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年初,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多个园区、地铁站点、商业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多辆蓝白相间的无人驾驶巡逻宣防车辆开始“走街串巷”,24小时不间断执勤。

现如今,特殊的小车又装载上了新设备——空气质量监测仪,成为经开区的“大气污染侦察兵”,这也是全国首批移动智能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的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巡逻车驶入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7月17日上午10点38分,一辆无人驾驶巡逻宣防小车在经开区天宝中街缓缓行驶,车身持续实时滚动播放着安全警示的宣传教育画面。面对复杂路况,它灵巧地减速避让、转弯慢行、停车、启动,每个环节都顺畅自如。这样的场景,经开区的市民已经司空见惯。

记者看到,车辆顶部“穿戴”着一个特殊装置,掀开白色的盖子,里面正是空气质量监测仪。据介绍,工作人员专门利用3D打印技术为仪器量身定制了白色塑料盖子,在不影响信号传输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仪器风吹雨淋。目前,车辆除自动充电时段外,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同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生态环境处处长齐峰的电脑显示屏上,“城市运行大脑”平台的全景地图中留下了一串空气质量“绿色”印记。数据显示,当前的道路PM2.5监测数值仅有6μg/m3。

“PM2.5数值在35μg/m3以下就是优,所以路线是绿色的。如果出现部分高值点位,按照不同程度的污染,地图上会立即变为黄色、橙色、红色等,以便提醒工作人员。”齐峰说。

齐峰介绍,目前,无人驾驶监测车可以实时监测PM10、PM2.5、NO2、CO、SO2、O3空气污染监测的核心6项指标。除此以外,恶臭等异味作为典型的扰民污染,事关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结合经开区工业产业聚集的实际情况,为避免出现异味扰民现象,监测指标还增设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以及氨气(NH3)参数,既关注“大尺度”的常规指标,也聚焦“小尺度”的特征污染物,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拓展前沿自动驾驶场景,实现核心区监测全覆盖

全国首批无人驾驶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车为何落地经开区?

2020年9月,北京市在经开区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21年4月,经开区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2023年7月,成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地图基础平台产业联盟,推动自动驾驶地图安全应用。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经开区,自动驾驶已实实在在地“驶”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自动驾驶乘用车场景已实现全车无人场景商业化探索应用;无人驾驶小巴已实现短途接驳;无人驾驶环卫车通过“自动驾驶+新能源”机械化作业保洁模式,对经开区共41条道路进行清扫,总里程超100km。

但同时,经开区仍然在不懈拓展更前沿的自动驾驶场景,为车辆叠加更丰富的功能。

“经开区工委管委领导多次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统筹推进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创新无人驾驶的场景相结合,推动高精尖技术的推广应用。”齐峰介绍。

在此背景下,此前承担不间断道路巡查、提供语音救助、一键热线等功能的无人巡逻车宣防车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创新无人驾驶的场景结合的突破口。

“因为无人巡逻车是小型车辆,在慢行道行驶,可以在固定点位停留,很适合搭载空气质量监测仪。”齐峰说。

据了解,另外3辆同功能车辆即将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能够实现经开区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监测全覆盖。

无人驾驶车辆并非经开区唯一的环境监测“神器”。自2017年起,经开区就已在路口、企业、商圈、公园附近安装了100个空气监测小微站,监测区域PM2.5、TVOC数值等,帮助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更精准地进行区域巡查溯源。

“空气监测小微站是针对固定点位的,主要负责区域内大范围的监测,识别区域范围的空气污染,提醒我们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管控。而无人驾驶小车是持续移动的,主要覆盖工业集中区域和居民聚集区域。走航车如果发现参数突然高涨,与周围数值出现明显差别,可以识别出具体高值点位,补齐固定点位受限的短板。”齐峰介绍,两种监测方式的数据会融合在一起,让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互通有无”。

齐峰表示,目前精细化的监测手段也给排污单位带来更多压力,促使其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无组织排放。“对于那些没有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中小企业,以往我们不能24小时守在企业‘家门口’,现在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做到不间断走航,也倒逼企业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多措并举冲抵区域不利气象条件,上半年PM2.5浓度同比降低

“经开区位于北京市东南角,周边海拔低,缺乏山体阻隔,气象静稳时水汽不易扩散,大气污染物容易聚集。同时,经开区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传输通道上,秋冬季污染物传输进京时会‘一马平川’地先到达经开区。此外,经开区工业企业聚集,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齐峰介绍。

为弥补大气污染防控存在的“先天不足”,经开区坚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在政策引导激励方面,制定污染减排和节能降碳政策,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扬尘管控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方案等,推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包括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绿色建筑等三大类共27个领域,不断夯实绿色转型基础,推动产业新城绿色底色更加亮丽。

在减污降碳方面,2023年12月,经开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目前正在编制工作方案,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强化基础设施协同增效、推进生态治理和扩容增汇协同等举措,建设一批标杆项目,力争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经开区还率先启动企业绿色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通过将企业划分为绿色标杆(深绿)、绿色基准(浅绿)和普通合法企业,从财政资金奖励、绿色金融、差异化监管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支持和倾斜,激发企业绿色转型潜力。

不懈攻坚换来经开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今年1月—6月,经开区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比降低9.5%。

“我们还将探索无人驾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车的更多功能,通过搭载的视频监控,考察道路有无渣土遗撒、渣土运输车辆是否苫盖、工地是否处于土方作业等,推动扬尘智慧管控。同时,改进监测预警方式,将原来发现高值点位后人工推送给巡查人员的监测预警方式,升级为通过智能识别自动推送给巡查人员。此外,将持续完善平台硬件、软件支撑,提升算法算力,加速经开区生态环境管理数智化转型。”齐峰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薛丽萍

编辑:朱婷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生态环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