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38%,碳排放强度下降8.78%,火电碳减排成本下降了350亿元,全国碳市场经历了2个履约周期,行业减排成效初步显现。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2024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上,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碳交易是如何推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发挥碳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的作用?
有为政府推动有效碳市场建设并发挥市场功能
“全国碳市场取得减排成效,得益于制度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介绍道。
制度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推动全国碳市场发挥成效实现减排。随着国务院出台和施行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也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登记、交易、结算三项规则,组织制修订了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配额分配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文件”的多层级制度体系已然形成,同时也构成了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法律和政策基础。
做好碳配额的分配和清缴履约管理工作是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有效发挥全国碳市场的市场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础。“我们通过设立合理的碳排放基准线,淘汰落后的产能的同时,不限制碳排放先进发电机组的生产,奖励先进,惩戒落后,较好地处理了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张昕说。
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的管理中,处理好政府和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碳市场建设运行的成败。一方面,碳市场是政策主导性强的市场,要素设计和监督管理是政府碳排放控制意志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市场机制也会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削弱其减排功效,政府为碳市场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制度保障。
为此,张昕表示,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方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法律法规基础,积极稳妥扩大市场规模,丰富市场要素,优化配额分配与清缴管理。同时,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有效衔接其他环境资源要素市场,建设制度、规则、监管统一的全国统一碳市场。
自愿减排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减碳行动
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则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减排行动。“通过自愿减排交易,企业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乃祥介绍道。
2024年1月,为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各自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目前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哪些特点?王乃祥在现场给出了答案:“目前,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突出‘自愿’属性,市场启动初期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模式为首要任务,在市场实现稳起步、稳运行后,逐步扩大自愿碳市场支持领域,强化市场功能。”
突出“自愿”属性和市场主体作用,截至2024年9月8日,来自广东、新疆、江苏、福建等14个省共有37个项目申请登记,涵盖海上风力发电、光热发电、造林碳汇和红树林营造等4个领域,预计每年产生减排量约1088.5万二氧化碳当量。
然而对于前景广阔的自愿减排市场来说,仅仅是个开始,如何进一步发展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王乃祥向记者介绍,发展自愿碳市场有2个重要条件,一是必须要保证高质量的供给,二是要有一个规模化、有流动性、有需求的市场。
“中国在自愿碳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具有特殊性,我们目前是最大的碳信用供给国,未来也可能是最大的需求国,这决定了我们需要顺应国际自愿碳市场发展趋势,借鉴各大交易所经验,开展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探索,推动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自愿碳市场建设。”王乃祥说。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邢彭
编辑: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