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处著名的动物灭绝多米诺骨牌,一百余块墓碑组成一组绵延而去的雕塑,呈多米诺骨牌状倒下,渡渡鸟,1680年灭绝;斑驴,1883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越往前走,时间向前推进的越快,令人触目惊心。直到一只巨大的手掌“阻止”了这场“连锁悲剧”。
这正是麋鹿苑著名的充满创意又发人深省的生态文化设计——世界灭绝动物墓地。自1999年世界地球日正式落成那天起,过去20多年里,这处展示工业革命以来灭绝动物的“墓地”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不计其数的游人在此处上了一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
老版的动物灭绝多米诺骨牌。郭耕供图
“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先生曾带领公众前来参观。郭耕供图
近日,麋鹿苑发布公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动物灭绝多米诺骨牌及其配套科普围栏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不再适合展览展示。同时,列在老版多米诺骨牌上的灭绝物种有了变化,因此将世界灭绝多米诺骨牌升级,更新为“世界灭绝野生动植物纪念地”,就灭绝动物知识内容进行更新,增加灭绝野生植物知识。同时,新设施的造型、围栏内容、地点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的世界灭绝野生动植物纪念地和老版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一是造型不同。老造型绵延向前,新造型则采用了milu的英语花体字进行设计,增加了设施的趣味性以及和麋鹿的联系。
二是内容不同。新设施不仅有灭绝野生动物的名字,还增加了灭绝野生植物的名字。野生动物里除了包含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增加了一些海洋动物和两爬类。新设施选取的野生灭绝动植物名称来自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网站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动物卷和植物卷)(2020),更加科学。
麋鹿苑供图
三是新设施上,“麋鹿”这个物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铭刻着麋鹿名字的石碑是倒下的:1900年,中国灭绝;第二次,铭刻着麋鹿名字的石碑是竖立的,就列在石制大手之后。
四是新设施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动物被列在大手之后。麋鹿、朱鹮、大熊猫这三种动物尽管在生物多样性名录里仍被列为“危”,但相较于它们的初始状态(麋鹿中国灭绝、朱鹮仅有7只、熊猫仅剩1114只)已经有了质的转变。以麋鹿为例,它的中国野生种群数量已经达到5000只。这离不开一代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努力。
五是新设施配备了一个“崭新”的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用老的多米诺骨牌的石块搭建的,纪念碑周围还标注了一些目前生活还比较好的动植物名字和一些极危濒危动植物的名字。
麋鹿苑供图
六是围栏内容不同。新设施的科普围栏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因为人类原因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着重介绍了它们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另外普及了“今天濒危的,有可能明天会脱危,今天无危的,却可能因为人类的疏忽而致危”这一观点。
七是地点不同。新设施坐落于麋鹿苑的科普设施区。
记者在新设施现场看到,不少游客围着新版的多米诺骨牌驻足停留,其中,大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很有教育意义。”一位家长说。
麋鹿苑表示,期待再下一版的动物灭绝多米诺骨牌里,倒下的骨牌数量不会再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可以继续和人类一起共享大自然。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段建彬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麋鹿中心拟在研究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机制上下功夫,开拓生态文明建设大众化路径,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宣传及展示工作,并不断开发科普设施,创新研发科普课程。
今年年初,“生命之树”主题雕塑建成。它依托DNA双螺旋结构为骨架,由社会公众、少年儿童自愿报名绘制的鹿角进行装饰,这些鹿角是1985年麋鹿重引进回归后近40年来收集起来的自然脱落的麋鹿角,以此纪念麋鹿回归祖国科学保护、科技攻关、生命探索的艰辛历程。
此外,麋鹿中心还以流萤飞舞、梦幻之麋、蝉声鸣鸣、百鹿百福、听荷叶雨、璀璨星空、鹿镜奇缘、残影麋踪、呦呦鹿鸣9个主题开发麋鹿苑小小科学家教具,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小小科学家系列科普课程。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王琳琳
编辑: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