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运和:三十年的绿色守望
2019-12-27 17:24:53 字号:

res23_attpic_brief.jpg

张运和在作公益讲座。

施泉江

个头不高、身材微胖、一头白发、腰板笔直。

第一次见到这位年过耳顺之年的老人已是深秋时分,但老人精神矍铄,丝毫不惧寒意。

他是张运和,浏阳市农业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长沙市首批两型公益宣讲员。在随身提着的黑色尼龙布袋子里,装有各类物品:不锈钢筷子、水杯、手帕、一本《承诺拒食野生动物万人签名册》、若干环保宣传资料。

“我做了30多年环保志愿者,至少还要再做10年,那时70多岁了。只要脚还能走、脑子还能想、手指还能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30多年的坚持,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一名两型生活的实践者

“我们家里30多年来都是提菜篮子去买菜,你看我都随身携带……”说到这里,张运和自豪地向笔者展示他自备的环保袋、水杯和手帕。张运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两型生活践行者,在他的带领下,家人也同样过着两型生活。

张家婆婆现在不仅带菜篮子买菜,还带上了碗,肉和豆腐都直接装进碗里,一个塑料袋都不用,“零塑料袋”已经成为了张运和全家的“两型制度”之一。

节约用水也有很多招。洗菜、洗杯子的水拖地,拖地的水冲厕所,就连热水瓶瓶底的水都省着来洗东西。

还有更“变态”的招。“10多年前,女儿要出嫁了,家里准备简单装修布置一下,老伴便趁我出差,搞了一项‘重点’工程——请水电工把厕所的冲水龙头拆了。‘强迫’上厕的人舀水冲厕所。”张运和说。

张运和家里还热闹开展起“垃圾分类回收”的大工程。

“家里用完的霉豆腐瓶子、酱油瓶子、玻璃罐头……都洗得干干净净,拿给收废品的,不要钱。”张运和说,“我从不把垃圾当作垃圾对待,纸箱子叠得整整齐齐,就连纸箱子上面的胶带也撕得干干净净。”

一名两型社会的捍卫者

老家在浏阳,工作也在浏阳,张运和的环保之路也从这里开始。一次,张运和了解到一个当地村里的塑料颗粒厂给附近农民带来了严重的废渣、废水、废气污染,“距离400多米远,一个学校的孩子们上课都上不成。”张运和说。他拍下照片,第一次做成了视频,向媒体、环保部门反映。3天后,这个违规的厂子被取缔了。

2011年,张运和加入环保组织绿色潇湘,成为一名河流守望者。2014年退休后,从工作了多年的浏阳迁居到长沙,主要守望阵地也从浏阳河转到了湘江。上至坪塘镇巴溪洲,下至捞刀河口,张运和经常拿着一把火钳和一个垃圾袋边走边看,重点关注河滩上有无垃圾,有没有有害物种,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排污口水质是否变差等等。

跟着张运和去巡河,走到裕湘纱厂广场段,一位垂钓者将一个塑料袋丢出去,这一幕刚好被张运和看到。“老弟,塑料袋莫乱丢啊!”“噢,不好意思,我下次注意。”垂钓者很是不好意思。

“今天你劝一次,明天你说一句,大家都是懂道理的人,环保意识自然就会提高。”张运和说。一趟走下来,花了半个多小时。看到河道干干净净,张运和颇感欣慰。他说:“环境问题,只要人人关注参与,肯定会变好。”

一名两型理念的传播者

因环保而充实,因两型而快乐,这是张运和最大的感受。为了人人能两型,张运和走出家门发展更多的“两型会员”。

刚开始,他走进校园和社区宣讲,很多人不理解,将他拒之门外。但他“耐得烦”“霸得蛮”,以热情和坚持,敲开了越来越多学校和社区的门。为了更好地宣讲,说了几十年浏阳话的他,苦练普通话,还把浏阳山歌重新填词唱给大家听,并编写《环保新民谣》。他说,这样大家才听得懂、愿意听。

在他的感染下,银盆岭街道所辖社区开会、接待都不再使用一次性纸杯,全部换成了瓷杯子;社区的居民们也纷纷用起了菜篮子、环保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是张运和最常说的一句话。

张运和有一个原则,只要是做宣讲,他坚决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不抽一根烟。2016年,长沙市两型办将张运和招募进了全市首批两型公益宣讲团队,找到“组织”的他,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要给子孙留房子、留车子,我觉得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最应该留给子孙后代的,应该是美好的环境。”

玩微信、刷微博……虽然是60多岁的人,张运和对新媒体也很在行。他每天坚持用微博、微信查阅、撰写发布环保信息,与微友讨论,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科普工作。

一个人坚持环保一天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张运和坚持做环保志愿者30多年,迄今累计志愿服务超过6万小时,每年都要义务宣讲两型知识100多场。

“希望通过我的点滴行为,唤起大家的两型意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两型、支持两型。”这是张运和最朴素的心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曾拥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