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浏阳"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实录
蓝天碧水浏阳城
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中关键一环。
依托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官渡镇竹联村在践行“两山”理念上取得新成效。官渡镇竹联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擦亮“诗画中州”“田螺小镇”“民俗文化馆”等文化名片,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3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85万元,“家乡发展好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
自2005年以来,浏阳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今年,浏阳坚定“做则必成”的决心,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为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而全力以赴。
守好“幸福不动产”
共建共享美丽人居环境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落实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强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让浏阳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走进普迹镇,可见青山苍莽,可听清流潺潺,可嗅空气清新,可感村民安居乐业。
俯瞰普迹镇,浏阳河碧波荡漾
普迹镇原来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镇,“由于镇上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大量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里,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村民周凯回忆道,近年来,为了提升水质,减少养殖污染,普迹镇大力推进畜禽养殖退出工作,引导养殖户依法科学养殖排污,大力整改环境,还村民美丽宜居生态环境。
普迹镇美丽人居环境的回归只是浏阳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浏阳扎实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土壤持久战:以13个环境空气自动站、小微站和10个水质自动站为基础,对水质国、省、市控断面、污水处理厂、重金属土壤、大气质量进行监测,严格监控环境质量和企业排污变化;将环保责任分解压实到83个单位,构建起公检法、农林水、生态环境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并配齐全市32个乡镇(街道)环保专干执法证件和设备,由其开展辅助执法。此外,浏阳还在市、镇设立环委会,村、组设有环保监督员,依托全市372个环保网格、3.2万个“党建+微网格”,打造“市-镇-村-组”四级联动的环境监管执法格局。
如今,浏阳境内的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碧波荡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大围山、连云山、九岭山雄奇壮丽,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6.2%以上。除此之外,浏阳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行政村比例达100%,并在全省率先实现旱厕“清零”目标,完成农户旱厕改造15546座。截至8月4日,今年浏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PM2.5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臭氧浓度为1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
目前,浏阳已建成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国家级生态村(社区),65个省级生态村(社区)。并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等一系列称号。
用好“绿色提款机”
助力乡村振兴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行动,精心打造一批水美乡村、秀美屋场、精美庭院,建设以浏东公路、荷文公路、浏跃公路、永社公路为轴线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能长久的,浏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既要守好“幸福不动产”,也要用好“绿色提款机”。
走在永安镇芦塘村的湾里屋场,只见环境优美整洁,水渠清澈,一户户花园式庭院错落有致,芦塘村由昔日“脏乱差”变身为美丽乡村。
这一变化源于芦塘村利用“两山”双向转化的发展思路。2013年起,芦塘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湾里屋场。2016年,芦塘村以湾里屋场为纽带,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推动屋场建设的合作社,同时建设“老种子”基因库,推动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综合发展,形成了“中华老种子博览园”“往日时光风情民宿”“美栗谷”三大产业板块。芦塘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16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79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2.92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5万元。如今,芦塘村形成了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芦塘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芦塘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好。”村民钟统明是湾里屋场建设发起者之一,看着芦塘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好,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他心中充满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柏加镇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庭院经济”、文家市镇依托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在革命老区中首立“亿元乡镇”红色标杆、大围山镇利用农业和生态优势大力旅游产业、小河乡以“旅游+文化”模式发展旅游产业……浏阳各地依托绿水青山,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打响了浏阳“红色+绿色”特色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坚定“做则必成”的决心
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作为国家生态环境部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今年7月2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
为此,浏阳市委、市政府将“两山”创建纳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交流探讨,强化调度部署,为浏阳“两山”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并通过种种举措,为打通“两山”转化转换路径提供有力保障。
“浏阳‘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时机已经成熟。”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浏阳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改善民本民生“三位一体”,着重突出“两山”创建工作,将其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筹推进。
浏阳通过选择柏加镇、大围山镇、永安镇等6个具有浏阳特色的区域典型案例代表,总结“两山”创建实践,致力探索“两山”实践新样板,打造一批可复制、可示范、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坚持因地制宜、独具一格的原则,打造具有浏阳特色的“一轴四区,三核一心”的“两山”创建具体规划。同时,以“两山”创建有力促推了“个十百千”和“百社千户”的生态产业致富工程落实落地,并加快形成“一区、四带、多点”的乡村产业布局,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目前,浏阳正全力准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工作,将以“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状态,力争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胡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