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美丽河湖修复师”赵媛媛:我为洞庭湖“减磷”
2024-10-15 07:07:49 字号:

“美丽河湖修复师”赵媛媛:我为洞庭湖“减磷”

“作为湖区儿女,这是环保事业赋予我的历史使命。”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赵媛媛为自己的新身份感到骄傲。她是一名“美丽河湖修复师”。

近年来,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与阶段性成效。2023年,洞庭湖湖体总磷浓度下降为0.054毫克/升,同比下降10%,为近年来最大下降幅度。这些成果的取得与“美丽河湖修复师”的工作密不可分。

寻根溯源,3年走遍洞庭湖水域

作为长江之肾,洞庭湖在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2015年开始,洞庭湖总磷污染问题便成为湖南省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洞庭湖总磷的控制和削减也是湖南省治水的“主战场”。

“必须要将总磷浓度控制在一定标准范围内,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才能逐步得到修复。”赵媛媛向记者介绍道。

与此同时,找准总磷来源更是关键。“洞庭湖总磷污染防控工作要科学精准。”赵媛媛回忆道。为精准识别问题,弄清洞庭湖总磷污染物来源,2018年,她和团队开展了《洞庭湖总磷污染来源解析及防控对策》专题研究,开始着手对洞庭湖总磷各类污染源开展数据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与分析工作。

随后3年,赵媛媛和团队基本上走遍了整个洞庭湖,遍访湖区大部分区县与乡镇,集结骨干力量开展现场采样与调查监测。赵媛媛告诉记者:“不同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水产养殖尾水、生活污水,哪些领域可能导致洞庭湖总磷浓度上升,哪里就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

他们将调查结果编制成《洞庭湖总磷污染来源解析报告》,分析得出洞庭湖总磷污染攻坚的重点应聚焦在湖区农业面源和生活源这一结论。

在湖南省出台的《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狠抓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占据首位,治理重点区域锁定在湖区三市一区(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及长沙市望城区)。2021年以来,湖南省在洞庭湖区实施了近1300个总磷攻坚重点项目,为全面保障项目实施成效,作为参与《行动计划》制定的专家之一,赵媛媛全身心投入到项目谋划与监督管理等支持工作中。

科研创新,开展示范应用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陶粒对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于是搭建了一个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将陶粒作为基质材料,强化除磷效果。”赵媛媛介绍了在除磷过程中的种种尝试。“我们资源化利用自来水厂污泥,研制了系列功能型水处理陶粒。”

据介绍,这种陶粒制备成本低、磷吸附效果好,可以强化人工湿地或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看着室内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已取得了较好的除磷效果,赵媛媛很是欣慰。接下来,他们将依托科研项目,在洞庭湖区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这项技术成果将为洞庭湖农业面源总磷污染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解决路径。”在推动总磷污染攻坚项目的同时,赵媛媛还长期致力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农田退水等农业面源总磷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研发,她带领团队力求突破现有技术除磷效果不佳的难题。

赵媛媛介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点。一方面,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资源化利用后产出的生态肥料市场认可度也有待提高。

对此,她建议以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严格控制池塘养殖尾水污染,落实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动建设生态沟渠、缓冲带等生态拦截与尾水回用工程,拦截和净化农田氮磷径流。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赵媛媛结合湖南省实际开展创新。在她的努力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除磷水处理功能滤料、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农田退水磷拦截与生态净化新技术应运而生,为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在洞庭湖的江豚回来了,候鸟比以前更多了,湖区正在越变越美。”赵媛媛已开始盼着今年冬季能看见更多鸟儿的倩影,“如今,在洞庭湖过冬的候鸟约有80种,总数达38.18万只。”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周亚楠 刘立平

编辑:孙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