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美丽湖南丨永州市蓝山县:守护一江碧水
2024-12-17 17:05:05 字号:

美丽湖南丨永州市蓝山县:守护一江碧水

编者按: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是推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的现实之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中,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此,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评选出一批美丽湖南建设、“夏季攻势”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示范推动,不断推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湘环保 永州报道

舜水河发源于所城镇人形山麓,是湘江支流舂陵水的主要源头,由南向北流经所城、塔峰,在塔峰镇井湾村的两河口与俊水汇合流入钟水,全长64.43公里。然而,由于缺乏专人管理,村民生活垃圾随意扔入河道,乱采河沙、河道阻塞的现象严重,每到雨水季节,洪水泛滥成灾,岸坡上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是一条名副其实“劣Ⅳ类河道”。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蓝山县坚持城乡一体、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实行生态“大环保”河湖管理机制,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特级区,并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蓝山保护湘江源头的责任制实施意见》《蓝山县湘江源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始终把保护湘江源头和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优先安排。

蓝山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湘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湘江源头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对舜水河的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并成功申报舜水河省级湿地公园,显著改善了湘江源头的生态环境。

2010年以来,蓝山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分批实施了舜水河县城段、钟水河火市段、舜水河龙溪段等治理工程,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沿河乡村的综合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27个沿河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封闭式管道输送至生态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用于农业灌溉或流入下游的人工湿地继续净化处理。全县农村配置了分类垃圾桶和垃圾收集车,聘请了农村保洁员,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源头区域34个村还建成了农村污水处理站。

为了提高县城防洪标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蓝山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建设用地收益分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的投融资动能,支持城市堤防工程建设。共筹资1亿多元,全面完成了城区及城郊非主城区的城市防洪建设任务,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蓝山县还加大了巡查监管力度,在镇、村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兼任河长的新机制,并建立了“河长工作室”,对河长责任河段进行经常性监督,实现了全县所有河流和水库的“河长制”全覆盖。全面推行“双河长制”,行政河长与民间河长共同巡河,按照县、乡、村相互搭配的方式,明确责任及河段。

此外,蓝山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实行“产业替换”,退出生猪泛滥养殖,实行生态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等。引进藤椒种植和山藤椒种植项目,在全县发展10万亩藤椒种植基地,推动全县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综合治理,美丽夕阳映照下的舜水河,河水清,两岸绿,城乡美。潺潺流水,芳原绿野,生态农庄,沃土万顷,呈现出一幅幅“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蓝山县坚持因地制宜、分段施策,全流域治理,精细化管理,将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湘环保

编辑:孙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