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协同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
2024-12-20 14:24:02 字号:

协同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新华林场牢记嘱托,提出了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的目标。

中国林科院多措并举助力新华林场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该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与新华林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林场挂牌成立专家工作站,选派干部挂任新华林场科技副场长,先后派出专家及科技人员50多人到林场开展科研工作。

做好顶层设计

谋划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华林场处于“三北”工程六期建设、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地段,也是中国林科院助力“三北”工程攻坚战15个科技高地之一。沙林中心研究员、新华林场科技副场长刘芳说,示范林场建设,首先是要做好林场建设与发展规划。沙林中心已指导林场编制了《国营新华林场建设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林场实施方案》,方案以把新华林场建设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为目标,全面规划了2023—2030年13项建设项目,包括沙旱生种质资源库、抗逆林草良种种苗示范基地、乌兰图克沙漠公园等。在此基础上,沙林中心将与林场一道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指导新华林场提出新时期干旱区高质量示范林场建设的规划与思路。当前,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契机,采用科技助力的方式推进林场生态治理与试点林场建设,力争全方位发挥新华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凸显其重要的区域生态建设地位。

60多年来,新华林场采用荒漠原生树种持续治沙造林,形成了免灌溉柽柳活沙障固定流沙技术、乔灌草防风固沙锁边综合治理技术、网带片立体防护体系构建技术等,构建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并结合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等项目,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三北万里风沙线上,构筑了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新华林场场长杜文化说,下一步,新华林场将结合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沙地、盐碱地的治理与综合利用力度。一是坚持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梭梭、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等产业,以光伏+林草+种养业创新治理模式,提高光热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坚持以水定绿,发展节水型林业。在造林过程中注重造林树种的选择利用,减少片林等高耗水林地占比,坚持以水定绿,发展节水型林业,推进治理进程,巩固治沙成果。三是坚持科研与示范相结合,创建防沙治沙示范样板。依托中国林科院等相关单位的科技支撑,集成应用先进的防沙治沙技术与成果,努力将林场建设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的示范样板。

摸清资源家底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3年6月13日,沙林中心成立新华林场生态本底专项调查组,组织科技人员对新华林场生态本底资料清查整理,并对新华林场全域23个作业区开展了植物、动物、土壤、水文等本底详查。查清了资源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并编制了新华林场植物资源图册。

2023年6月21日,启动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应急专项“新华林场生态功能评估、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项目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核算出2000—2022年新华林场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累计价值约为16.47亿元。从生态服务类型来看,防风固沙价值为10.72亿元,土壤保育价值为5.42亿元,固碳价值为3174.89万元,水源涵养价值为38.71万元,分别占总价值的65.13%、32.92%、1.93%和0.02%,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防风固沙和土壤保育方面。

目前正在进行“新华林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组专家初步探索了新华林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识别了生态产品价值化的关键环节和障碍因素,将通过构建以生态系统资产为基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全面评估新华林场发展生态产业和开发碳汇交易项目的发展潜力,提出新华林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以探索发展的方向,完成新华林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优化方案。

提升科技含量

加快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一是开展河套平原抗虫树种筛选与良种示范推广。新华林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光肩星天牛入侵河套平原以来,整个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大面积受灾,导致林网衰退严重、防护功能大幅下降,而抗光肩星天牛树种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该区域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以为河套平原筛选与应用抗虫性农田防护林适生树种为目标,联合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沙林中心专家,开展了河套平原抗虫树种筛选与良种推广研究,目前已着手在天牛危害严重的新华林场马场地分场建设综合实验示范区,2004年11月营造了实验与示范林带7条,进行沙林杨等抗虫树种与造林模式的集成示范,并布置抗虫树种区域试验监测点,开展筛选品种抗虫性测试与评估。通过示范与研究,一方面,可为农田防护林提质增效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持;另一方面,将极大提升新华林场的科技显示度,推动示范林场建设。

二是开展旱区节水林业与智能灌溉技术集成示范。针对河套平原生态用水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项目组计划在新华林场建设磴口生态站分站,布设土壤水盐自动监测仪、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树干液流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仪器,重点开展防护林体系的水分需求、盐分运输等监测,预测和评估防护林体系的水分需求、盐分运输以及改良小气候的效果,利用先进的原位连续观测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阐明不同尺度、配置模式等条件下植被的生态水文和小气候效应,将为防护林管理和改造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三是助力新华林场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高地示范水平。新华林场土地面积5.2万亩,下设班禅、新胜、哈达、马场地4个分场23个作业区。通过“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高地建设,团队将重点协助林场完成防沙治沙宣教基地及综合研学实训基地建设,并在沙地综合治理、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盐碱地发展经济林、防护林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持,提升林场科技示范水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宋平 赵紫剑

编辑:孙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