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6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载奋进,长沙以创新为核,加速锻造闪耀世界的“研”值新名片。从实验室“从0到1”的突破,到产业链“从1到N”的裂变,这里正以“惟楚有材”的底气,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红网长沙站推出《长沙“研”值》系列特别报道,深度回望长沙创新足迹,见证一座中部城市的全球科创雄心。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熊晓宇 实习生 李娜 长沙报道
287万吨二氧化硫、0.5万吨颗粒物、28万吨氮氧化物、30万吨碳排放、103万吨固废——在永清集团党委书记、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马英眼中,这并非冰冷的排放清单,而是每年被他们成功“抹去”的污染量。
“用硬核科技化解污染,修复绿水青山,正是我们的使命。”马英语气笃定。
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内,500余台套高精度、智能化研发检验检测仪器正精密运转。作为全国民企首创、湖南首家落地的减污降碳研发创新中心,这里聚焦“生态环境+先进能源”技术双轮驱动,正成为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引擎与绿色底色,为美丽湖南筑牢生态基石,锻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硬核。
“吃进”垃圾,“吐出”电力——理念美好,实践却布满荆棘。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水分高、热值低,焚烧过程普遍面临燃烧不稳、烟气治理难、发电效率低等关键技术挑战。
永清环保亮出“杀手锏”:创新研制“顺推干燥+逆推燃烧燃烬”及分段驱动结构的复合式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集成烟气再循环烘干工艺、CFD数值模拟等多项创新技术,使焚烧热灼减率降至1.26%,远优于5%的国家标准。应用此项核心技术,永清环保衡阳、新余垃圾发电项目2024年全年处置生活垃圾近百万吨、协同处置污泥5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实现碳减排30万吨。其中衡阳垃圾发电项目在“停炉次数、停炉时间、重启速度”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前列。
永清环保衡阳垃圾发电厂。
仲夏时节,沃土滋养着成片水稻。走进永清环保土壤修复实验室,实验桌上整齐排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土”样本。“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受伤’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马英说。
以受重金属污染的冶炼场地修复为例,永清环保开出“绿色处方”:对地块内污染程度较低、无需异位开挖的下层土壤,创新应用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驯化特殊菌群,精准触发土壤“生物成矿”过程——降低环境电位、提升pH值,将重金属牢牢原位“锁”定,稳定率突破90%。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性,使其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超10项示范工程上大显身手。
作为土壤修复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永清环保的创新成果正持续赋能大地新生:“土壤重金属原位生物固定稳定修复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协同稻米降镉富硒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多年来持续助力耕地实现安全种植,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典型酸根态重金属污染钝化材料”生产成本较国际同类产品低50%以上,实现进口替代;“土壤修复一体化成套装备”填补行业空白......近年来,永清环保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治理”专项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
永清环保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
从土壤出发,永清环保构建起“土、水、固、气、碳”全域治理体系,并以强大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底盘。近年来,永清环保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及境外设创新平台与孵化基地,通过“全球招引+飞地孵化+区域转化”运营,为长沙筛选匹配优势科创资源,汇集全球专家200余人。“研发资源来自全球,成果用于全球。”马英介绍,中心已构建20余条核心产品设计与中试产线,成功推动200余项技术、产品成果的顺利转化,转化率高达98%以上。这群扎根湖南的“治污人”,正蜕变为全球产业的“输出者”。
永清环保构建起“土、水、固、气、碳”全域治理体系,并以强大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底盘。
从传统污染物到新污染物,永清环保的变革雄心不止:提升特色膜材料核心竞争力,解决当前膜产品在高盐高氯环境下易污染、易结垢、成本高等痛点问题;自主创新并掌握饮用水催化氧化高效处理技术及材料,筑牢全球饮用水安全根基;构建稀贵金属资源循环产业链,推动金、银、铂、铟、钴等从粗加工到电子级化合物的高端转型,为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提供“零废弃物”一站式服务,筑牢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底座......
走进永清环保实验室里,土壤修复菌剂在显微镜下静静繁衍,这里没有江涛翻涌的壮阔,却让曾被重金属侵蚀的土地重新得到安全利用,让垃圾焚烧后的飞灰与炉渣变身为环保建材。这,便是长沙“研”值在绿水青山间最硬核的闪光。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李娜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