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央媒看湖南丨看长沙一条河流的“两山”答卷
2025-08-18 09:06:50 字号:

央媒看湖南丨看长沙一条河流的“两山”答卷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投入85亿元,持续推动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如今,圭塘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臭水龙须沟”到“生态经济带”的华丽蝶变。

一河蝶变书写“两山”答卷

圭塘河是长沙主城区一条南北走向的“生命河”,全长28.3公里,流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周边居住人口约200万。圭塘河曾因工业化进程陷入“生态绝境”——河道被多次裁弯取直,变成了三面光的狭窄硬化渠道,生活污水直排、水质呈劣Ⅴ类,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圭塘河旧照

圭塘河旧照

为让这条“生命河”重现往日生机,雨花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治理攻坚战:规划引领,开展圭塘河流域景观风貌管控规划编制研究,提出“分段—分层—控点”的梯度开发模式;系统治河,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四大工程,拆除违建300万平方米,修复缓冲带20公里;智慧赋能,通过再生利用和上游引水,每日补水23万吨;全民参与,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共治”,志愿者巡河队成为常态。

如今,圭塘河口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Ⅲ类,生物多样性从濒临灭绝增至425种,中华鳑鲏等珍稀生物重现河道。这条城市“生命河”,真正成为串联200万居民幸福的生态廊道。

一段一景绘就“生态经济带”

圭塘河的治理成效不仅体现在生态改善,更在于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成功转化,形成“一段一景、景景生金”的格局。

“以前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现在营地一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跳马镇冬斯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鹏感慨。

作为圭塘河源头,跳马镇截至目前关停各类工业企业141家,积极寻求绿色转型之路,将传统花木产业升级、文化旅游、露营经济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跳马“中国花木之乡”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在上游,雨花经开区段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0公里河道两岸矗立着全国领先的“绿色”智造集群:新能源汽车、智能光学装备、生物医疗三大产业“绿意盎然”。

“20天,涌入近100万人次入园赏花,带动园区经营单位直接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湖南省植物园负责人说。湖南省植物园赏花季的火爆,折射出圭塘河中游“生态+商业”的魔力。这里不仅通过“樱花艺术集”等IP,带动周边商圈消费超2000万元,更成功获批设立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育“绿色大脑”。

圭塘河植物园段推动打造“省植物园+圭塘河+红星片区更新”三者融合的生态城市示范区,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促;悠游小镇、溪悦荟成了网红打卡点,带动文化旅游、夜间经济等业态不断集聚。圭塘河植物园段2.8公里河岸与2100亩绿地交融,成为雨花人“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都市桃源。

圭塘河下游自贸雨花区块,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承载地,沿线2.9公里景观带扮靓颜值。高桥大市场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生态环境,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非品入湘”与“湘品出海”在此交汇,印证了“好生态就是最强招商名片”。

一河清流润泽万家灯火

圭塘河的治理成效,是一本写满数字的“生态账本”,更是一幅写满温度的民生画卷。

以全流域为单元,这里创新探索出“治水生金”“守绿添金”“智造增金”“融绿成金”“自贸换金”五种转化模式,让生态价值实现了多元变现。

算生态账,全流域防洪标准持续提升,调蓄空间增加81.5%;算经济账,井塘海绵公园15年运营可创收2.75亿元,助力周边土地升值近1000万元/亩;算民生账,100公里“绿道网”、24万平方米景观绿地、15万平方米儿童乐园免费开放,“城市健身房”“自然课堂”成为市民日常......

这一成功实践被升级为湖南省首个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以生态修复带动土地增值,以产业反哺环境治理,形成“保护—发展—惠民”的永续循环。

“从前我们治河是为了生存,现在我们护河是为了生活,更好的生活!”圭塘河民间河长刘科说。

来源:央视网

编辑:廖轩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