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千年鸟道 万般绿意 桂东以鸟为媒促进绿色发展
2025-10-25 15:10:14 字号:

千年鸟道 万般绿意 桂东以鸟为媒促进绿色发展

23e50df408c3171e4098dd171af33d9d.jpg

桂东县南风坳候鸟保护站的专职护鸟员们正在巡查。

2d6b38c33792cc3a0a6b8129cd5dd5a0.jpg

每年秋天,地球上数十亿只候鸟将跨越南北,前往温暖的地方过冬。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曹国强 李剑锋 张燕 郴州报道

当凉爽的微风渐渐驱散暑气的燥热,金秋已悄然飘然而至。湖南省桂东县,罗霄山脉,这里的秋季与其他地方不同,它并非始于漫山色彩的斑斓变换,而是在重重鸟鸣声中拉开帷幕。

每年秋天,地球上数十亿只候鸟将跨越南北,前往温暖的地方过冬。由于桂东县北部为罗霄山,南部为齐云山,西南为八面山,3座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之间,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宽约30公里、长约40公里的东西贯通的凹形通道,被称之为“千年鸟道”。

经专家确认,湖南省桂东“千年鸟道”为我国内陆除横断山脉以外的第二大鸟道,位于候鸟迁徙的中部线路上。

置身于罗霄群山之中,仰望那郁郁葱葱、承载着无数候鸟希望的千年鸟道,人们很难不对眼前这幅生态和谐的画卷发出由衷赞叹:山下民宿客来客往,热闹非凡;头顶苍穹鸟影纷飞,灵动活泼。

人与自然在这里共同演绎了一出和谐美妙的乐章,而这一切,正无声地诠释着桂东全县干群通过法治文化筑基、法治守护升级,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走出一条人鸟和谐、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之路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打鸟到护鸟,法治宣传筑牢生态地基

“受伤的候鸟没有力气,声音就是‘咕咕咕’;没受伤的叫声大,听起来就是‘呱呱呱’。”61岁的熊福良是桂东县南风坳候鸟保护站的专职护鸟员。自2014年起,他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每到候鸟迁徙季节,巡山护鸟便成了他最忙碌的工作。

多年来的穿山越岭,让他练就了辨声识鸟的绝招。

在鸟儿们穿越千年鸟道的途中,像熊福良这样的巡护人员还有不少,他们是维持千年鸟道畅通的第一道防线。熊福良巡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受伤的候鸟,让它们能快速得到救助。

然而谁能想到,熊福良曾是众多打鸟队伍里的一员。青竹村位于“千年鸟道”南风坳山下。过去,青竹村群众为了生存,打鸟成风,因此这里被称为“打鸟坳”,千年鸟道曾经是无数鸟类的“不归路”。

守护千年鸟道,桂东县首要解决的是民风观念问题。近年来,该县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宣传体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矩阵,在全县范围内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2024年,该县制作了一部16分钟的动植物科普宣传短片《天地生灵》,在各大媒体、科普馆以及广场等关键区域循环展播,普及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让广大民众更加深入了解桂东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桂东县还组建了一支3000余人的候鸟保护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来自不同行业,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候鸟保护工作。在这些志愿者的带动下,护鸟成了山间群众最温暖的约定。

同时,该县完善了群众参与机制。在各乡镇、村(社区),通过应急广播系统播放候鸟保护知识,在各地设立候鸟保护宣传栏,定期向社区居民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候鸟保护。联合县教育部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桂林字〔2025〕12号),推动保护意识从校园抓起,构建“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格局。创新构建“护鸟员 + 志愿者 + 村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护鸟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了“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

近年来,熊福良已救助63只受伤、受困的鸟类。随着桂东县逐年筑牢的法治文化底座,越来越多昔日的打鸟人正在成为今日的护鸟者、民宿业主、产业带头人等。

“独角戏”变“大合唱”,法治守护联动升级

千年鸟道每年承载着数千万的候鸟迁徙,这里不仅是它们飞行路线的重要关口,还是停歇补给的临时休憩所。为保障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安全和鸟道畅通,桂东县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一长三员”作用,带动全民参与,建立了“政府领导、林业牵头、上下联动、区域联防、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大力构建保护候鸟的铜墙铁壁。

来到南风坳护鸟站,只见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图,其中既有候鸟迁徙途径桂东的路线图,也有《候鸟保护站岗位责任制度》《候鸟保护人员值班制度》《候鸟保护巡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制度》等制度图。

据桂东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进入候鸟迁飞季,县里就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候鸟保护值班值守和巡护巡查制度。采取“值守人员 + 巡护组 + 公安干警”协同联动模式,组织开展候鸟保护巡护。

2025年,投入120余万元修缮南风坳、寒口坳、白沙坳3个候鸟保护站,完善保护站基础设施,搭建荷树坳、白沙坳2个临时值守卡点,换新、增设相关值守办公设备设施,购置值守巡护服装、夜视仪、手电筒等装备,从“物防”上极大改善值守人员工作环境,提升巡护装备水平,为候鸟保护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为加强值班巡护,县林业局组织了一支30人组成的巡护队伍,南风坳候鸟保护站所在的沤江镇更是干群协力,建设了一支由镇村干部、护林员组成的值班队伍,对青竹、白坪 - 江山、寒口 - 秋里三大片区进行巡逻,全方位提升“人防”水平,做到山下有人管、进山有人问、山上有人巡、路上有人查,积极为候鸟南迁北归保驾护航。

桂东县还在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增设红外相机、高清摄像头和无人机等智能监测设备,让曾经单纯靠腿巡山的传统模式,升级成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守护,不断提升“技防”效能,有效提高了执法精准度。

除了在县内筑牢铜墙铁壁保护候鸟迁飞,桂东县还尽量扩大保护圈,与湘赣两省相邻县建立生态组织联建、生态执法联管、生态教育联手、生态经济联动的“四联”机制,牵头组建湘赣边界两省三县“千年鸟道”护鸟联盟,形成跨区域护鸟联盟,自此生态和谐的乐章由“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在湘赣边界两省三县大地上奏响。这一经验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同时,还注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会同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于202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护鸟营活动和“重走千年鸟道”活动,2025年积极加入湘赣边秋季“护鸟飞”守护千年鸟道联合行动。

自从2022年桂东县和遂川县建立护鸟联合执法制度,截至2025年9月,累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针对非法盗猎立刑事案件12起、立行政案件17起,捣毁捕捉候鸟陷阱46处。

点“绿”成“金”,人鸟和谐奏响发展交响曲

千年鸟道为候鸟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也为桂东县经济发展绘就了一幅壮美的蓝图。近年来,该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推进“全省生态新城”建设,以候鸟保护为生态纽带,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产业转型与民生改善,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路径。

桂东县立足81.97%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以全域生态治理为抓手,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075万元专项治理资金,通过植被重建、土壤改良、边坡加固等技术手段,恢复生态空间60.49公顷,提升了区域生态韧性。2023年以来,累计投资超亿元推进沤江、泉江、耒水三大水系综合治理,实施河道清淤、湿地修复、岸线生态化改造等项目,构建了“水清、岸绿、鸟栖”的生态廊道。同步实施湘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国家战略储备林等项目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38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1.2万亩、封山育林14.24万亩、人工种草12000亩、草原生物围栏46000米,为候鸟迁徙提供清洁水源和觅食环境。

同时,以“全域康养山城”建设为契机,创新“生态资源—文旅产业—保护反哺”发展模式。依托南岭山脉“千年鸟道”资源,打造“桂东深呼吸 恋上高海拔”品牌,推出“春赏繁花、夏避酷暑、秋观候鸟、冬品云雾”四季文旅新业态,开发“候鸟研学”“夜观星空”等特色旅游产品,兴建南岭自然科普馆、南风坳候鸟保护站“红色议事厅”,创建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和港澳青少年研学基地,为县域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花费32.98亿元,同比增长8.86%。这生动诠释了“筑得黄金巢,自有凤凰栖”的绿色发展逻辑,生态IP已成为桂东发展的“金字招牌”。

桂东还大力推进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并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候鸟迁徙路径追踪、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项研究,促进了区域生态功能大幅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红利长效反哺,桂东成功引进了金杉漫谷、知青小寨等康养文旅项目,树立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典范路径,构建了共生共赢格局。

如今的桂东,已从“靠山吃山”的传统消耗向“靠山富山”的循环发展跃升。这里不仅是候鸟千年迁徙的生命通道,更是一座让每一位游客能亲近大自然的“深呼吸之城”,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双向奔赴的实践高地。

来源:红网

作者:曹国强 李剑锋 张燕

编辑:王婷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