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十四五”雨花答卷:问渠圭塘,生态如何变现?
2025-11-25 21:44:07 字号:

“十四五”雨花答卷:问渠圭塘,生态如何变现?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5日讯(记者 胡芳)11月25日,在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雨花区专场上,雨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振乾亮出了雨花区的“生态答卷”:一条曾经的“龙须沟”圭塘河,如何成功逆袭,成为驱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增值的“流金之河”?他向在场记者生动解码了这条河的“点绿成金”之术。

1.jpg

25日,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雨花区专场举行。

刘振乾介绍,“十四五”期间,雨花区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圭塘河全流域治理与开发,核心是打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通道。主要路径有三条:

以系统治理筑牢生态本底。坚持“系统治河、源头治河、生态治河、智慧治河”方针,系统推进“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四大工程。累计拆除沿河违建300万平方米,修复生态缓冲带20公里,全流域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调蓄空间增加了81.5%。

以生态修复引领开发建设。积极探索并实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将生态治理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溪悦荟海绵公园作为长沙市首个4.0版海绵公园,总投资14.5亿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昔日的城市“痛点”打造为集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商业消费于一体的“亮点”。项目自2022年运营以来,年收益约6000万元,同时显著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升值幅度近1000万元/亩,有效吸引商贸、文旅、体育等绿色产业集聚。

11.jpg

圭塘河。

以绿心保护涵养流域源头。圭塘河发源于长株潭绿心核心区——跳马镇。雨花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完成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禽畜退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并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从源头保障了圭塘河的水质与生态品质。

“圭塘河沿岸产业升级与区域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其核心在于成功构建了一个‘生态修复—价值增值—产业反哺’的可持续闭环。”刘振乾介绍,这个闭环主要通过三大机制实现:

生态资产的资本化机制。将治理后形成的约1400亩绿地等生态资源,明确为可经营、可增值的“绿色资本”。例如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企业开发运营溪悦荟的商业配套,在15年运营期内预计创造利润2.75亿元,使得前期的生态投入转变为能够产生持续回报的优良资产。

产业融合的共生机制。根据流域不同区段的资源禀赋,设计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上游跳马地区依托绿心生态优势,发展精品民宿和生态旅游,社会资本投资的“零碳民宿示范区”年接待游客已突破50万人次。中游溪悦荟片区通过滨水商业空间活化,吸引了华为旗舰店、乐之书店等53家优质品牌入驻,形成独特的“生态+新消费”综合体,2024年营业额超8亿元,体现了“以生态塑业态,以业态显生态”的良性互动。

动态平衡的回报机制。创新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在建设期,以少量政府引导资金(累计投入7000万元)成功撬动了95%比例的社会资本(13.8亿元)投入。在运营期,政府根据绩效分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补助,同时项目自身的使用者付费(如物业租金、停车费等)也覆盖了大部分成本,真正实现“政府轻负担、企业有回报、生态可持续”的多赢局面。

“总而言之,雨花区的实践表明,只要路径正确、机制创新,‘绿水青山’不仅是优质的生态产品,更是能够驱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价值的‘金山银山’。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圭塘河的经验在更广范围结出硕果。”刘振乾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余惠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