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七载春秋,岳阳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遵循,将“两山”理念融入血脉,在长江之畔书写了从“化工围江”到“绿色护江”的生态传奇,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笔,勾勒出产业转型的壮丽画卷。值此七周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交汇之际,红网岳阳站推出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岳阳七年来生态、产业之变,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岳阳经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叶芬 通讯员 丁会云 刘宇丽 岳阳报道
临湘塔生态公园。
4月,站在长江临湘段,满眼尽带生态绿,一江碧水蜿蜒远去。
在长江南岸的临湘塔生态公园里,四周植物高低错落,生机盎然,成群的鸟在林中悠哉游哉觅食,碧波白塔,游人在此散步,边欣赏美景边拍照,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此展开。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被化工企业包围,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泥塘。
2020年以来,临湘市推进22家化工企业退出沿江1公里,聚焦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力破“化工围江”之困。2022年,临湘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破局化工围江赋能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示范经验获全国推介,临湘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如今,这个以百年临湘塔为中心、总占地面积126亩的文化生态园,融合历史的厚重与生态的和谐于一体,成了长江岸线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临湘塔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临湘市始终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生动注脚。
生态修复,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长江临湘段。
坐拥38.5公里长江岸线的临湘,迅速开展流域共治、水岸同治、城乡统治、全民齐治,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的“临湘答卷”。
一边是修复,一边是打击。临湘组织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依法关停境内长江岸线非法砂石码头、堆场;联合水利、公安、海事和湖北水政等部门开展长江、黄盖湖联合执法,立案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彻底规范防洪保安、航道管理秩序。
整治后的长江临湘段全面复绿,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油菜花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长江南岸的江南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临湘“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江南镇精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S208生态景观线、最江路高效农业线、三级渠内循环线”四条精品线路,构建“油菜花、荷花、紫薇花、紫云英”四片花海,擦亮“临湘塔、白马矶、谷花暴动烈士纪念碑”三张文化名片,以乡村旅游大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大改善、群众收入大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的多赢。
七联共治,撑起生态河湖的天空
黄盖湖,是临湘市与湖北省赤壁市的界湖。
过去,黄盖湖到处可见圈湖养鱼捕鱼的“迷魂阵”,湿地环境惨遭破坏,鱼类资源严重退化,迁徙越冬候鸟生存堪忧。
临湘市河湖长制工作委员会在实践中创新性总结出跨界河湖联规划、联标准、联宣教、联巡查、联部门、联投入、联整治“七联共治”管理模式,在湘北这片热土上打响了一场河湖生态保卫战。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启动,临湘沿江沿湖528户、811名退捕渔民全部洗脚上岸,实现转产转业。2021年底,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正式竣工,跨省环湖地区群众彻底告别水患之忧。
临湘市还联合岳阳云溪区和湖北监利、洪湖、赤壁4个县(市)区,建立沿江跨区域联动执法轮值制度,确保环湖巡查、执法全覆盖。
经过接续生态攻坚战,黄盖湖水质稳定提升,鱼类资源总量逐年递增,凤尾鱼等多年不见的珍稀鱼类重现水域。
黄盖湖。
如今,黄盖湖碧水连天,重现鹭翔鱼跃、万物竞自由的崭新气象,被评选为“湖南省美丽河湖”,并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断臂求生”,化工重镇“改头换面”
7年前,作为化工重镇的临湘,还是“烟锁江湖、污水横流”的景象。
2007年,“湖南化工农药生产基地”落户临湘。22家化工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长江岸线附近冒出来,迅速形成长达2公里的化工产业带,为长江生态带来重重隐忧。
尽管沿江化工产业是临湘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但临湘市委、市政府以“铁”之心,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甚至是“断臂求生”,强势推进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工作,破解“化工围江”之困。
怎么退,怎么搬,怎么转?
临湘市明确了分类处置方法。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对12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予以关闭退出;对10家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且有转型能力的企业,引导搬迁进入合规化工业园区。
临湘市绿色化工产业园。
为确保沿江化工企业“退得出、搬得了、转得好”,2021年临湘高新区在远离长江7公里外的杨桥规划建设新的化工园区——绿色化工产业园,转移承接沿江退出的工艺先进、污染小、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搬迁转型,引进双阳高科、福瑞、凯涛等一批化工新材料项目落户,实现技术更新、产品提质,成为带动临湘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转型,“化工围江”变身“绿色工厂”
走进临湘绿色化工产业园,湖南福尔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崭新明亮的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经过灌装、打包等工序后,一桶桶重金属螯合剂发往全国各地。
湖南福尔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冶金净化剂等环境治理药剂为主打产品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该公司积极响应滨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产业退出搬迁政策,在临湘绿色化工产业园建设新厂区,并以退出搬迁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产能。
“搬迁改造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搬迁,企业真正实现了转型升级。”湖南福尔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战感慨道。
湖南福尔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园新项目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效率提高,能耗大幅降低,产能由原来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重金属螯合剂生产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湖南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栋栋漂亮的厂房在绿树掩映间拔地而起。该公司围绕岳阳炼化一体和10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苯酚、丙烯、丁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二甲苯等为原料的下游产品,深耕石化产业的延链、强链领域,为岳阳大石化产业服务。2022年9月,该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纳入中长期发展支持企业行列。
临湘以绿色化工产业园为支撑,打造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化工产业集群,全面推动区域绿色化工产业链优化升级。小、散且粗放型的化工产业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产值高、税收高、安全环保属性高、生产工艺水平高以及附加值高的“五高企业”。
中非工贸产业园。
此外,临湘市充分发挥通江达海优势,深度融入双循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2020年,中非工贸产业园落户临湘高新区,总投资50亿元。中非工贸产业园是岳阳市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先行区,将依托岳阳城陵矶港和临湘鸭栏港的港航物流优势,探索“大宗货物+加工贸易+临港产业”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中非大宗商品交易地、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地。
如今,临湘已告别了“呛鼻子”的化工厂时代,取而代之的是高端、集约且生态的化工产业集群。一股新生的产业力量,正在绿色临湘涌动。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叶芬 丁会云 刘宇丽
编辑:钟保
本文为生态环境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