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溪保护区资源监测站工作人员开展植物调查。王子涵/摄
红网时刻新闻4月23日益阳讯(安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子涵 通讯员 陈明 邓娜莎)“这几株石斛是上周兰科植物调查时发现的,原本长在峭壁上,被大雨冲落下来了,我们发现后给它挪了个‘新家’。虽然根部附着物没了,但瞧这劲头,恢复得还算不错!”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六步溪资源监测站副站长陈明指着石斛说道。在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植物救护”已成常态。
六步溪保护区资源监测站工作人员开展植物调查。王子涵/摄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在固定监测样地细致开展植物调查。他们细致地记录植物生长数据,遇到疑似新物种,便多角度拍摄高清照片,与专家线上沟通鉴定,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宝贵资料。
六步溪保护区资源监测站工作人员进行红外相机更换。王子涵/摄
在保护区的各个角落,科技设备正在默默“站岗”。工作人员来到红外相机布设点,熟练地更换存储卡、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这些“电子卫士”能持续捕捉野生动物的踪迹。当日采集的植物样本、拍摄的影像资料,都被工作人员仔细录入六步溪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自2015年系统运行以来,已积累1万余条植物信息数据、2000余条动物活动影像,构成了详实的生态数据库,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科学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步溪保护区资源监测站工作人员进行生态数据存档。王子涵/摄
近年来,六步溪保护区构建起“天空地”立体监测系统,利用长焦相机开展鸟类监测,记录种群动态;借助搭载红外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巡护山林,实时回传高清画面。据统计,六步溪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巡护已覆盖保护区80%的区域,红外相机记录野生动物活动超2000次。这些科技“眼睛”,让保护区的生态监测从“人眼观察”迈向“云端感知”。
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的灰翅鸫。邓娜莎/摄
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六步溪资源监测站站长陈卓表示:“作为六步溪管理处工作人员,我们深知,守护生态家底就是筑牢‘金山银山’。未来我们将织密科技监测网络,运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等科技手段,实现重点保护物种监测。夯实生物多样性本底,并联合湖南省林科院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为科学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依托监测数据开发相关科普产品,助力林下产业发展,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子涵 陈明 邓娜莎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生态环境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