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优先助推产业转型 绿色发展扮靓美丽醴陵

来源:红网 作者:陈莹 编辑:聂千川 2020-12-09 09:46:31
时刻新闻
—分享—

u=950937715,3792071634&fm=26&gp=0.jpg

红网时刻株洲12月9日讯(通讯员 陈莹)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421吨,较2015年减少2336吨,削减14.83%;2020年全市氨氮排放量1745吨,较2015年减少205吨,削减10.51%……“十三五”以来,醴陵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坚持统防统治 守牢生态屏障

近年来,醴陵市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

12月2日清晨,醴陵市渌江风光带上,市民们已经开始了晨练。“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秀美的风光,一天的心情格外好!”刚刚打完太极拳的王阿姨说,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她都约上伙伴到状元洲公园晨练。

紧盯工业废气治理。“十三五”期间,一是醴陵共拆除108根烟囱,完成27座燃煤窑炉“煤改气”改造;二是全面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查,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方案,完成43家企业治理任务;三是对砖瓦行业采取“关闭淘汰一批,升级治理一批”等措施,督促予以保留的企业完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四是加强扬尘控制、严禁秸秆垃圾焚烧、强化露天烧烤和油烟治理等。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从2017年的314天增加到2019年的340天。2020年1-11月,醴陵市空气优良天数333天,优良率99.4%,比上年同期增加22天,空气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紧盯渌江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采取“四分”机制,致力将渌江河打造成为省际合作治理样板河。一是完成城市污水管网建设337.6公里,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4座,集镇污水处理厂2座;二是加快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完成整治任务800余家;三是开展全市采矿采砂洗沙行业“利剑治污”专项整治行动,采矿采砂洗沙有证企业完成整改24家,取缔非法采矿采砂洗沙企业124家。“十三五”以来,醴陵境内渌江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保持Ⅲ类标准及以上,2020年1-11月,醴陵渌江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紧盯污染场地治理。充分运用生态红线划定成果,严把环境“准入”关,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全力加快土壤修复,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市推进项目和潘家冲铅锌矿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程并通过验收;加快推进利川村烂泥冲金矿历史遗留废渣治理工程和石景冲铅锌银矿选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管控。

坚持问题导向 回应群众诉求

“十三五”以来,醴陵吹响了绿色发展的“集结号”。对环保问题实施“一单五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环保部门真正做到铁心治理、铁规落地、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正所谓以心换心才能心心相印,心心相印才能一呼百应。截至目前,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44件,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件41件、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40件、饮用水源专项督察交办15个环境问题均已整改到位。省委巡视组交办的2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项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已完成3项,其他3项可在年底全面完成。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环保问题800余个,基本整改处置到位,群众满意率达98%。

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醴陵坚持系统思维、战略谋划,确定了水乡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正着力涵养满眼皆绿的生态田园,发展产业唯绿的生态经济,打造清波映绿的生态水景,构建开门见绿的生态人居,完善去污守绿的生态设施,实施刚性护绿的生态制度,培育人人爱绿的生态文化,唱响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再现鱼米之乡的生态美景。

坚持机制创新 确保常态长效

绿色生态屏障已经铸就,关键在于如何长效发挥,方能书写绿色篇章。

醴陵将环境保护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网格+环保”监管平台。推进运用“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对42家重点企业安装电量监管系统设备,对企业实行实时环境监管。对新改扩建项目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督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醴陵抽调精干力量充实环保执法一线队伍,构建无缝对接监察执法体系,做到执法监管力量到乡镇、到社区,不留死角。实施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制度,开展现场检查。会同公安、住建、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利剑治污”等集中行动。

同时,该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流动宣传、大型户外宣传等活动,成功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生态文明“六进”活动以及“绿色卫士下三湘”走进醴陵主场活动等;建立环保志愿者协会等7个社团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络微信群,推动环境问题的发现和及时整改落实;申请专项资金90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阵地建设,在全市设立30处宣传牌,着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醴陵,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新形势在前,新任务在肩,站在新的起点,醴陵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株洲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传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环境质量提升,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

来源:红网

作者:陈莹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生态环境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b.rednet.cn/content/2020/12/09/86913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生态环境首页